当前位置:系部首页 > 德育天地 正文

知法守法,对校园霸凌说“不”——管理工程系开展防欺凌法治讲座
日期:2025-10-30  点击:

 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,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霸凌行为,营造安全、和谐、文明的育人环境,10月30日,姚王派出所走进我校开展校园防欺凌讲座,以“知法守法,对校园霸凌说‘不’”为主题,管理工程系组织学生参加。

 

     

  讲座伊始,系学工主任卞红霞强调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,指出校园霸凌不仅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,还会破坏校园秩序,呼吁全体同学高度重视,主动学习防欺凌知识,共同守护校园平安。随后,姚王派出所民警通过演示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,围绕“新法解读”“聚焦霸凌”“应对与共建”三大板块展开讲解。

 

     

  在“新法解读——年龄不是‘护身符’,法律有红线”环节,民警重点介绍了新修订的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中关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条件的调整。他对比现行法律与修订后法律的差异,明确指出:“以往14-16周岁及16-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不执行行政拘留,但修订后,14-16周岁未成年人若一年以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,或14-16周岁、16-18周岁未成年人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、影响恶劣(如霸凌致伤),均可依法执行拘留。”同时,民警强调,学校若隐瞒欺凌事件,校方负责人将面临处罚;组织未成年人陪酒等行为,也将依法从重处罚,让在场学生深刻认识到“法律红线不可触碰,年龄绝非违法‘护身符’”。

 

     

  针对“聚焦霸凌——它不是‘玩笑’,是伤害与违法”,民警详细拆解了校园欺凌的五种主要形式:身体欺凌(推揉、踢打、抢夺物品)、语言欺凌(起侮辱性外号、嘲笑、恐吓、散布谣言)、社交欺凌(孤立、排挤同学,故意藏匿课本)、网络欺凌(网上发布丑照、发表伤害性言论)、财物欺凌(强索、破坏他人物品)。通过展示真实案例,民警还原了不同类型校园霸凌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与现实危害,打破了部分学生“霸凌只是同学间玩笑”的错误认知,明确指出“任何形式的校园霸凌都属于违法行为,必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”。

  在“应对与共建——勇敢说‘不’,我们与你同在”环节,民警结合校园场景,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防欺凌应对方法:一是“不做残忍的施暴者”,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学会换位思考,用沟通化解矛盾;二是“不做沉默的受害者”,遇到挑衅或欺凌时,要坚定表达拒绝态度,及时逃离危险场景;三是“不做冷漠的旁观者”,发现欺凌行为时,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帮助受害者,或向老师、民警报告;四是“要互助友爱”,以尊重和关心构建良好同学关系,从源头遏制霸凌苗头;五是“要积极求助”,放下心理包袱,主动向身边信任的成年人(老师、家长)或公安机关寻求帮助;六是“要及时报告”,警惕持续性欺凌行为,发现线索后第一时间向学校或警方反馈,避免伤害扩大。

  讲座尾声,系学工主任呼吁全体同学将法治知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既要学会保护自己,也要主动关心他人,共同打造“零霸凌”的校园环境。现场学生纷纷表示,此次讲座让自己对校园霸凌的危害与法律后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未来会坚决对霸凌行为说“不”,做校园安全的守护者与法治精神的践行者。

 

     

  此次防欺凌法治讲座的开展,不仅为管理工程系学生普及了法律知识,更强化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,为构建平安、法治、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我系将持续推进校园安全系列教育活动,通过主题班会、案例研讨、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,进一步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,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
上一篇:循生态主线,悟绿色发展 ——管理系学子开展“行走的思政课”
下一篇:承前启后担使命,凝心聚力谱新篇——管理工程系2025秋学期学生会换届大会圆满举行


手机扫描访问